發表時間:2019-05-16
5月15日
又雙叒叕是一個宣傳日
第26個防治碘缺乏病宣傳日
今年的主題是:
科學補碘益智,健康扶貧利民
其實大家對碘并不陌生,它是身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之一。人體對碘可謂“如饑似渴”,吃進肚子里大約1小時后基本吸收,3小時就幾乎完全吸收了。碘的生理功能相對單一,主要是參與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而甲狀腺激素具有增強新陳代謝(比如維持人體正常體溫、調節人體血脂等),促進生長發育尤其是腦發育等重要作用。
碘缺乏和過量對人體有何損害?
碘缺乏的主要后果是甲狀腺功能紊亂,它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大家所熟知的“大脖子病”(學名‘地方性甲狀腺腫’)是最典型的,此外還有一些智力、體能方面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兒童和青春期缺碘會影響生長發育和智力發育;孕產婦缺碘其實對她自己的影響倒是次要的,主要是影響胎兒或嬰兒的大腦發育,嚴重的甚至引起胎兒流產、畸胎或死亡;胎兒期至出生后的三個月是大腦發育關鍵期,此時缺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智力低下,“克汀病”,也叫呆小癥,就是缺碘所引起的最嚴重的危害。
碘過量同樣會影響甲狀腺功能,既可導致甲亢,也可導致甲減,其中孕婦碘過量還可導致新生兒甲狀腺腫和甲狀腺機能減退。目前多數研究認為碘過量會增加“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患病率,但總體而言“補碘”的影響是很小的,丹麥的一項研究表明,補碘6年,甲亢總的發生率僅上升了0.04%。
碘過量與甲狀腺腫瘤的關系是近年的關注熱點,有很多恐慌的不實報道。瑞士的一項研究甚至發現,食鹽加碘后甲狀腺腫瘤的發病率反而逐漸下降,并且補碘后甲狀腺癌的惡性程度也是逐漸從原來的高度惡性往低度惡性方向轉化,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認為,碘攝入充足地區的甲狀腺癌發病率遠低于碘缺乏地區。所以,“食鹽加碘造成甲狀腺癌高發”的說法目前還毫無科學依據
哪些人群要格外注意補充碘?
目前,絕大多數人群格外關注碘的攝入問題,選擇無碘鹽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是一種盲從傾向。
要知道,某些長期生活在高碘地區(注意高碘地區并不是沿海地區)的人群,患有甲亢并且T3和T4明顯增高的患者以及某些需要進行同位素碘治療或檢查的患者應該進行無碘或低碘飲食,當然對于甲亢已經控制、T3、T4已經恢復正常的患者還是可以正常攝入加碘鹽的。
尤其要提出的是,育齡婦女、孕婦、哺乳期婦女、胎兒、嬰幼兒、學齡兒童和青春發育期的孩子等,是碘缺乏危害的主要受害者,這部分人群處于特殊的生理階段,在同樣的生活環境中,他們最易遭受缺碘的威脅,在日常生活中這部份人群尤應注意碘的充分補充,千萬不能聽信謠傳采用無碘鹽。
祝您身體健康,吃麻麻香